《八佰》观后感
| |||||
| |||||
近日,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名为《八佰》的电影,让我感触颇深。 该片是根据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四百名抗日战士在上海英法公共租界对面,孤军奋战四天四夜,为壮声势,对外号称八百人,造就了一场史无前例“现场直播”似的战争。 电影剧照一条苏州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一边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花花世界,另一边是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的抗日阵地,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如果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来描述该场景,则毫不夸张。 租界那头的外国观察团、戏子、记者以及难民都不在乎这个阵地的存亡,他们安于现状,盲目乐观,对他们来说,河对岸的战争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天真的认为只要投降,日本侵略者们就会停止入侵的步伐。 而四行仓库里,是想看县城的农民、杂牌军中的逃兵、“瓜怂”似的老兵油子和“德械”精锐的王牌部队。 日本入侵者来袭时,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到泥土里的小人物,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以血肉之躯撑起了民族的大义。 当日本侵略者用钢板阵进攻的时候,眼看仓库西墙即将倒塌,此时战士们纷纷将自己捆绑成“人体炸弹”,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舍生取义,炸死敌人。 在护旗的时候,敌人采用空中作战,抗日战士们冲锋陷阵,前赴后继冒着枪林弹雨支撑旗帜屹立不倒。 还有更多的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 影片在展现战争的同时也讽刺了那些面对国难还沉浸在“享受”中的麻木不仁,每个抗日战士都是想活下来却被逼着保家卫国的普通人,他们不惜身死,做到了蚍蜉撼树。 在国家大义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这些英雄就像战争废墟上的星星之火,汇聚成永不落幕的燎原传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寸河山一寸血,八佰壮士献血躯。 历史记载中的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却真实地活过。 “没人知道这个国家以后是什么样子。 所以你要好好活着, 等你长大了, 就知道这个国家以后是什么样子。” 因为有前辈们的负重前行,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 他们是一群勇敢的小几百人的士兵,靠着仅有的“中华不会亡”信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勇敢的人会以勇敢结束,八佰观后感,更多的是触动和眼泪,战争是残酷的,但无论什么时代,人心里宝贵的东西都是发着光的。 敬过去,敬英雄不朽。(部门供稿审核:李文清)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