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文苑

【悦享书吧】一分公司:《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2-06-14 信息来源:一分公司 作者:付红改 字号:[ ] 分享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半圣人,指的是能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阳明,另加曾国藩。孔圣人大家都熟悉,儒家文化生生不息、光大至今,现在的孔子学院也在全球很多国家开办,来向全世界宣扬中国文化;后世能和孔子并称圣人的王阳明是我国心学思想的大成者,是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名人产生过极大影响的“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的心学影响巨大,曾国藩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蒋一生崇拜王阳明,败逃台湾后将台湾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有一块腰牌上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阳明的心学在现代也越来越知名,很多人对他临终那句“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印象深刻,只不过大多数人对心学也只是字面的了解,至于心学的实际用处,就更加是了解很少。国家现在倡导全民读书,其实大家读书,就要多读经典,能从先贤那里中吸取一点点智慧就可能终生受用,在这里就从《王阳明心学》中摘取两个精要与大家分享体会。

王阳明曾指出:“人人皆有良知”,而恶习的产生则是由后天的环境所干扰。《三字经》里面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刚出生的时候如同白玉无暇,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孟母三迁”的典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孟子的母亲不怕麻烦、频繁搬家,就是考虑到小孩子是生而纯净的,又很容易受后天环境的干扰,因此不惜付出代价、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来呵护孩子的这个“良知”。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大人的引导,需要有好的社会环境的浸染,而成年人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成就功业,不可避免地要去追求一些自己想要或者本不想要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有的人因为缺乏“良知”的指导,只是一门心思的追求物欲的满足、一时的欢愉,到最后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责任与担当,辜负了家庭和社会,直到垂垂老矣、悔之已晚。

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这也应了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黑猫白猫,逮到老鼠便是好猫”的含义异曲同工。

中国大踏步走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使命”,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能够“不忘初心”,这个“初心”,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良知与道义,从万众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到伸出援手,救助世界友邻国家,从个人到国家行动上都体现了这种深植在我们内心的良知,“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和初心,是我们一切正念和义举的精神家园。

“知行合一”则更是我们修养身心的法宝和利器。这四字箴言的内涵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的人,即有“良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精髓与核心。 

  如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对“知行合一”进行阐释的话,笔者认为可以从子女教育和孝敬父母两个层面谈一谈:

(一)父母教育子女:讲求“言传身教”,缺一不可,在这里跟大家一起重温一下“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闹着要一起去,母亲就骗儿子说回来给他杀猪吃。她回来后曾子就真的把家里一头猪杀了做给孩子吃,并跟妻子讲明这样做的道理,是为了教育孩子不能欺骗他人、言出有信。曾子就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现在有的家长自己不爱学习、不读书,天天扣手机、玩游戏,而对孩子严加管控、要求学习,无形中就违背了这个教育宗旨,这样教育孩子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否则凭什么去要求孩子呢,如果孩子知道的道理、掌握的知识比我们都正确和丰富,又怎么能够在自己行为、观念出现偏差的时候乐于听从我们的教诲呢?

(二)子女孝顺父母:仅仅知道“百善孝为先”“子欲孝而亲不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不够的,心中有这个想法、知道应该这样做还不是真正的孝,必须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孝道。而说到如何奉养老人,从“孝”的本质,孔子也给出了答案——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真正的孝敬是发自内心、付诸行动的,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像“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一样持久为之、坚持不辍。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个人的一种修行,修炼我们的内心和行为,直至中年人的沉稳练达,日臻一个长者的成熟睿智;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孩子也都会看到眼里,我们怎么对待老人,将来孩子也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万物皆在本心,这个孝顺父母的天理并不是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父母也没有强求我们要我们孝顺他们,子女这样去做,完全是出于没有私心物欲的良知。而且父母百年之后,我们的孝顺之心也不因此消失,通过对先辈的缅怀、对优良家风的秉承和传续,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会代代传承,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才会绵延不绝,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正价值所在。

都说年轻时候不知道,成年以后知道但是没有做到,到老的时候想要做已经来不及了。好书载道、读书悟道——就让我们大家在难得的和平盛世,在勤奋工作之余,认真读书、读则经典、读则感悟、悟则践行,“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学习、宣扬和践行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人。(供稿单位审核:王万军)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