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书香】《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 |||||
| |||||
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是一首小孩子都耳熟能详的诗,尤其是其中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时候只知道这诗是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抨击,是借古讽今、警戒世君,但这句诗歌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马伯庸所著《长安的荔枝》,这篇八万余字的小说将这首诗所描写的背后故事讲了出来。 此前从没读过马伯庸先生的书,这是第一本,让我甚为震撼,马先生把一个九品小吏的生活写的如此真实,李善德运送荔枝中所见所闻使我仿佛身临其境,似乎我就是李德善,我为李善德所经历的每一件事而揪心,阅读过程中,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故事发生在唐天宝年间,圣上为博贵妃欢心,下令设“荔枝使”专办荔枝一事,要求将岭南的鲜荔枝送到长安。皇帝的专使本是肥差,但是命令下达之后,各部门相互推诿,就是因为皇帝要求“鲜荔枝”。当时,荔枝离开果树之后最多能放三天,之后就会溃烂不能食用,而岭南距离长安五千多里,又隔着崇山峻岭、江河湖泊,最快也要半月之久,最后“皮球”踢到司农寺上林属督办,主事及同僚深知其中的厉害,便设计让主人公——李善德接下,他为官十几载,却不谙官场之术,背锅上任,这位悲惨的九品小官吏开始了他艰难的路途。 李善德精于计算,但是并不精于算计。他利用自己的看家本领,精心设计路线,巧妙避开山河险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最终找到了将荔枝新鲜运回长安之法,终在贵妃诞辰之日将荔枝顺利送入长安。但这个过程中,他深知运送新鲜荔枝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百姓付出多少徭役,累死多少马匹,摇断多少桨橹,单单一趟荔枝运送就要耗费五万贯钱财,而当时大唐西市的一匹骆驼才三十贯。于是他直言上谏,惹怒当朝宰相杨国忠,被贬岭南。但祸兮福所倚,他也因此躲过了次年安史之乱攻陷长安的变故。 在岭南,李善德做回了自己,不再是那个任人奴役的牛马,而成了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栽植荔枝树的农夫。 马伯庸写这篇小说用了十一天,和李善德运送荔枝的时间等同,看得出他写得酣畅淋漓,历史知识和情节构架早已成竹在胸,读者读这篇小说也酣畅淋漓。 小说中的大唐历史知识和细节达到了完美契合,小说与历史不同的是历史讲究真凭实据,小说有杜撰空间,这部小说中既结合了历史证据,又在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加入了个人符合逻辑的猜想,这样共同构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长安城,一个自成生态的大唐世界。 这个故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展示了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深刻描绘了唐朝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痛苦,同时也呈现了贵族阶层的虚荣和权力斗争。它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动机和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育。同时,它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展现了人类的勇气和决心。 李善德是幸运的,有不离不弃的家人,有可以谈心的朋友,有以心相交的陌生人。历经世态炎凉,方知自己想要,李善德最终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希望奋斗在社会里的每一个忙忙碌碌的平常人,都可以像李善德一样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不辜负人生也不辜负自己。(供稿单位审核:杨侃)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