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书香】读《乡土中国》有感
| |||||
| |||||
在今年的女工活动中,我有幸重温了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乡土中国》。这部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时的讲义,同时也是他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成果之一。读来,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乡土世界,孩提时代的记忆被悄然唤醒。 书中,费孝通先生以深邃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中国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他强调,这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乡土社会,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都深受土地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这种深刻的洞察,让我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探讨社会结构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差序格局”的观点,他认为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是由血缘、地缘、业缘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种社会结构使得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名的分离”这一篇章。费孝通先生在这一部分深入剖析了社会变动与实名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虽然乡土社会看似静止,但实际上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的变动速度越快,长老权力就越容易缩小。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英雄应运而生,他们引领社会进步,避免社会因变迁而陷入混乱。 此外,费孝通先生还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特点,即“礼治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礼仪和道德规范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人们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尊重长辈和权威,强调个人的自律和责任感。这种文化特点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中国》不仅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更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同时也为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也更加理解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对我来说,这次阅读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乡土情怀,也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和文化。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将这次阅读的收获运用到实践中,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单位审核:杨侃)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