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电网公司: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 ||||
| ||||
在社交媒体的时代,我们的情绪似乎被外界的评价牢牢绑架了——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度等等,这些虚拟的数据很多成为我们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我们害怕被误解,害怕被批评,甚至害怕哪怕一点点的不合群。 我们往往陷入“取悦他人”的漩涡中,却逐渐失去了自我。潜意识告诉我,这是不对的,但内心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直到我读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终于有了答案。 《被讨厌的勇气》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一本心理学书籍,书中以哲学家与年轻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阿德勒认为,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而真正的自由,则来自敢于做自己,甚至敢于被讨厌。 我们很多人都会抱怨自己的成长环境,认为原生家庭、过去的经历决定了自己今天的处境。然而,阿德勒却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人并非受过去的决定,而是受“目的”驱动的。换句话说,过去的经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它,并决定以怎样的方式继续前行。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小时候,我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因此在社交场合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笑话。我一直把这种不自信归因于小时候的某些经历,比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玩笑。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真正束缚我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自己对它的定义。我把这些事情视为“自己不够好”的证据,并用它们来逃避改变的责任。而事实上,我完全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这些经历,把它们当作成长的动力,而不是自卑的理由。 阿德勒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课题分离”——他认为,我们需要学会区分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比如,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但对方如何看待我们、是否接受我们,这是他们的课题,而不是我们的。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别人的评价而束缚自己,比如担心拒绝别人会被认为冷漠,担心表达自己的意见会被批评,甚至害怕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会被群嘲。但阿德勒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取悦所有人,更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无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人是不满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和目光里。被讨厌,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什么,反而可能说明你终于开始做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让我明白,人生的关键并不在于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是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束缚,而是不用再被“讨好他人”的执念束缚。 从今天起,我会去做一个更自由的人。我不会再因为害怕被批评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我会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坦然面对外界的声音,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冷漠或自私,而是要学会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充实,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带来价值。 正如书中所说:“即使被讨厌,也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供稿单位审核:杨侃)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