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日常廉洁谈话质效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5-10-24 信息来源:纪委办公室 作者:王辉6 字号:[ ]

开展日常廉洁谈话是党内监督的一项基本措施,也是体现监督“抓早抓小”、执纪“挺纪在前”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起着及时提醒、教育引导、保护监督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对于交流思想、统一共识、消除误解、推动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廉洁风险防控的抓手也在不断细化、实化,做实做细日常廉洁谈话只有做到把准问题症结、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效果,发挥出警示提醒和教育作用,有利于改善发展生态,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开展日常廉洁谈话存在的误区与短板

一是对日常廉洁谈话重要性认识不足。日常管理中,个别党员干部和纪检人员对廉洁谈话的重要意义缺乏系统、正确的认知,认为廉洁谈话作用不明显,谈起来不痛不痒、实际用处不大。还有的谈话者怕开展此项工作增加日常工作负担,甚至会影响谈话对象情绪,甚至把廉洁谈话和日常工作进行混同,对廉洁谈话工作应付了事。在日常廉洁谈话工作中,谈话者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旦谈话者认识不到位,就会导致廉洁谈话主题不突出、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是廉洁谈话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谈话对象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面临的廉洁风险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谈话对象,在不同履职期间,廉洁风险也不尽相同。有些谈话者,事前准备不细致不充分,对有关廉洁自律的阶段性要求和谈话对象情况不了解,对“谈些什么、怎样谈,指出什么问题、提出什么要求”心中无数,廉洁谈话的内容往往千篇一律、照本宣科,个别甚至存在把党章党规等相关条款笼统一讲的“大水漫灌”现象,使得很严肃的廉洁谈话打了折扣。

三是产生单方面的“满堂灌”现象。作为廉洁谈话的主谈者,通常是谈话对象的上级领导,习惯于居高临下、滔滔不绝、单方面表达,很少或不给谈话对象说话的机会,不注意谈话对象的思想反应或互动,把廉洁谈话变成了我说你听的“一言堂”。由于缺少互动,谈话对象只是被动接受、吸收情况不佳,没有很好地把责任讲清、纪律规矩讲严、履职要求讲明白,使得警示效果大打折扣。

二、增强廉洁谈话质效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做好谈前筹划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数,方能有的放矢。开展廉洁谈话,既是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本单位、本部门或业务的重要保障手段。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精准把脉谈话对象思想状况,聚焦干部家庭背景、岗位经历,性格特征等方面,结合其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信访线索、以往考核情况等准备谈话资料,“一对一”制定谈话提纲,既包括谈家常谈心解压,又能咬耳扯袖提醒预防。如对班子成员的日常谈话中,要既谈政治站位、作风建设,也听取工作压力,以交流强责任,通过准确把握干部思想脉搏,达到思想同向、转变作风的实效。又如针对干部履新岗位,结合违法违纪典型案例,提醒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受警醒,通过分析谈话对象岗位职责、性格特点,预判其廉洁风险点,提前打好“预防针”。

二是要谈中要张弛有度,做到红脸暖心。开展廉洁谈话遵循“暖场铺垫-明确主题-提醒帮扶-总结表态”的节奏,避免简单机械、生硬浮漂。在暖场铺垫环节,可从工作进展、生活状态入手,明确谈话治病救人、提醒督导的目的。在开展谈话中,要听其言,询问对自身岗位风险的认识、执行纪律规矩的情况、“八小时外”的生活圈情况;观其色,注意捕捉其神态、语气等非语言信息,判断其是否坦诚;点其穴,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一针见血、直接点出,不绕弯子;给其路,指明整改方向,给予充分的解释和说明机会;结尾收束:对谈话要点进行简要总结,给予谈话对象简要表态,同时重申纪律规矩要求。

谈得多不如谈得好,谈得好不如谈得巧。开展廉洁谈话,重在帮助谈话对象正确认识监督,主动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在“阳光下”行使权力。重在严守纪律底线,将约束作为干事创业的“红绿灯”,牢记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保持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征程上展现担当作为。重在筑牢思想防线,要强化理论武装,站稳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对党忠诚。重在严于律己守矩,加强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看似平常的廉洁谈话,实则体现组织的关心和厚爱,既能敲响警钟,也能体现关怀,凝聚人心。

三是谈后要及时跟进,抓好整改落实。基层党组织开展日常廉洁谈话,可通过建立谈话台账实施精准管理,用足用好谈心谈话成果。对党员干部个人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查摆出的共性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及时堵塞制度漏洞,切实以整改落实成效检验谈心谈话实效。对适用“三个区分开来”容错纠错机制的问题情形,精准定性,厘清责任,激励保护干部在干事创业方面放开手脚,推动形成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廉洁谈话,既是日常监督的“探针”,也是关爱激励干部员工的“加油站”,做得细增强凝聚力、做得实提升战斗力、做得久构筑核心竞争力。(供稿单位审核:王辉)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