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企业做好新生代员工心理疏导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5-02-26 信息来源:纪委办公室 作者:王辉6 字号:[ ]

近年来,以“95后”“00后”青年逐步进入工程领域,逐渐在项目履约、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近年开展项目大监督的谈心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入职后承担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等方面压力的同时,难免产生一些焦虑、迷茫等心理波动,甚至诱发离职风险。关注并做好新生代员工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减轻多重压力,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工程企业队伍建设和持续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新生代员工心理波动问题成因分析

经座谈了解和工作中发现,少数抗压能力较弱的青年员工更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反映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如对待工作态度消极、爱抱怨,不愿承担艰难险重工作、甚至有不愿融入集体活动想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与心理预期不符。一是工程类企业项目一线往往环境比较艰苦、比如高海拔高寒、生活不便,作业时间长,紧张的工期和愈发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各类检查、考核等频率加大,导致新生代员工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未经充分心理建设、往往出现认知落差、失衡心理。二是大多数新能源项目工期较短、人员流动比较频繁,新生代员工调至新项目时,往往需要快速适应新环境新业主要求,心理调适不及时容易形成不良心理波动。三是工程企业相较于金融、高端制造业等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加之面临着购房、买车或高品生活等经济压力的青年员工,经自我对比和社会评价后容易心生落差,产生焦虑情绪。

(二)思想教育不够。一是互联网媒体多元思想充斥,特别是在“即时满足”“躺平”等各种不良风向影响下,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新生代员工不愿走出自我“小圈子”,融入集体生活。二是部分新生代员工对传统“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冒”,过于倡导的奉献、责任、担当等理念,难以引起他们心理上的触动和情感上的认同。三是部分项目重履约、轻思政,对员工思想、心理关注不多,少数青年员工难以从心底对企业产生认同,思想倦怠、作风散漫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人文关怀不足。一是新生代员工在追求职业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自我认同与价值观构建的困惑。受限于紧张的工期,个别项目领导对青年员工实行垂直式的粗放管理,忽视了员工的情感需求与心理感受。二是沟通渠道不畅。调研中得知虽也设有导师带徒等交流沟通机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项目停留在表面工作,缺乏经常性谈心谈话、面对面沟通,也缺少专项心理辅导活动。三是青年员工长期与外界封闭,特别是身居远离城镇的项目等,难以满足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关爱需求,容易产生内疚、自责、落寞等心理。

二、加强新生代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思考

工程企业及基层单位要积极响应员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强化思想教育、抓实组织关怀、抓好建家等方面找准工作切入点,更好地引导、关心员工心理健康,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维护队伍健康稳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把准心理脉搏,精准实施思想教育。一是抓实调查研究。要借助大数据平台和多种调研方式,从工作环境、薪资福利、学习培训、制度文化等方面,梳理员工压力来源、心理情绪和行为反应,及时准确把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形成针对性的预警措施,对症下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创新教育方式。要将电建铁军等优良传统与生产经营理念相结合,完善线上思政教育模式,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开展“身边的榜样”微课堂等活动,选树接地气、有本领、业绩突出的青年先进典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更多的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比学赶超。三是抓好精准跟踪。对存在情绪波动、心理问题的员工,需重点追踪关注,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情绪疏导等工作,为有心理困扰的年轻员工提供帮助和支持,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二)抓实组织关怀,主动消除后顾之忧。一是实施“暖心工程”。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困难员工慰问帮扶等活动。如针对单身员工婚恋问题,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形成联动,开展交友联谊活动,帮助他们脱单成家;对与家人团聚较少的员工,积极开展“开放日”“亲子日”等活动,邀请员工亲友“反向探亲”,做足留住和凝聚的功课。二是畅通发展通道。进一步完善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培养机制,用好导师带徒机制、畅通专业人才技能成长通道,分类建立青年政工、工程、财务等后备人才库,在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的同时,引导青年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三是当好员工“贴心人”。要发挥工会群团桥梁作用,以引领员工思想、了解员工需求、维护员工权益、关心员工进步、凝聚员工力量为主线,积极提供困难帮扶、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服务。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健全青年员工容错机制,多在思想上引导、工作上指导、生活上关怀,帮助青年员工建立合理发展预期,使其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

(三)抓好员工之家建设,营造和谐健康氛围。一是因地制宜抓好员工之家建设。要把员工之家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任务来抓,让员工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顺心、生活安心。二是推进“家文化”建设。在春节元旦、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运动会、郊游踏青、健步走等团建活动。定期开展领导午餐会、摄影、节日快演等内涵丰富的有效活动,为员工营造“家”的温馨氛围。三是打造精神家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从配套硬件上下功夫,建立员工书屋、健身室等,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创造条件,营造愉悦和谐的工作氛围。

(四)强化平台建设,实时排解情绪。一是强化培训赋能。将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沟通技巧等心理疏导技能作为专项培训内容,纳入基层干部素质培训、新员工岗前培训,提高青年员工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自我调适能力。二是优化沟通方式。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或员工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各类调研中增加员工谈心谈话内容,对新生代员工关心的职业发展、婚恋交友等事项,深入地了解青年员工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做实做深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新生代员工心理疏导,积极回应员工新需求、新期待,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充分激发员工劳动创造热情和主人翁意识,更能汇聚起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供稿单位审核:王辉)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