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在高速发展下的“屏”与“障”
| ||||
| ||||
摘要:在当今施工企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深入剖析了施工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助力因素(“屏”)和阻碍因素(“障”),并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屏”的优势,应对“障”的挑战,以实现施工企业的高质量安全发展。通过阐述先进技术赋能安全管理、健全制度规范安全流程、专业人才强化安全执行等助力因素,以及片面追求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快速扩张导致管理藩篱、复杂环境带来安全挑战等阻碍因素,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高速发展;助力因素;阻碍因素 一、引言 施工企业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浪潮下,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关键地位。特别是随着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及业务种类增多,业务量急剧攀升。在这种扩张态势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然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安全管理工作恰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助力前行的“屏”为企业的施工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另一方面,隐藏其中的“障”却如潜藏在暗处的礁石,时刻威胁着企业的发展,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风险与危机。因此,深入剖析施工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助力因素与阻碍因素,对于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助力之“屏” (一)先进技术赋能安全管理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施工安全带来了众多实用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效能。智能监控系统利用高清摄像头与图像识别技术,能够24小时全方位监控施工现场,一旦捕捉到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操作等危险行为,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极大地降低了人为疏忽导致安全事故的概率。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的防碰撞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塔吊的位置、角度和运行状态,有效避免了塔吊之间因操作不当引发的碰撞事故,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此外,虚拟现实(VR)和安培魔盒技术在安全培训中广泛应用,让施工人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危险场景,从而增强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安全的可控性,也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健全制度规范安全流程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制度保障。首先,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至关重要,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人员,每个人都应清楚自己在安全管理中的角色与任务,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这种明确的责任划分,有助于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其次,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是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的关键。企业应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安全奖惩制度则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对遵守安全规定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严肃惩处,这种奖惩分明的制度,能够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专业人才强化安全执行 专业安全管理团队与高素质施工队伍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核心保障。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精准识别作业现场的潜在风险,并动态优化风险防控方案,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敏锐洞察力,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施工人员通过系统化安全培训,能够系统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作业流程,显著提升安全操作技能与应急处置能力。此外,企业通过构建特色安全文化体系,将安全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通过开展安全演练、知识竞赛、案例警示等沉浸式活动,营造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氛围,推动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强化安全执行力度。 三、阻碍之“障” (一)片面追求效益忽视安全投入 在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部分施工项目仍存在弱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压缩安全投入的现象。甚至个别单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通过削减安全防护设施配置、缩短安全教育培训周期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实质上是对风险防控体系的系统性破坏,它不仅导致作业现场本质安全水平下降,还使从业人员安全技能退化。从长远来看,这种安全投入欠账行为将显著增加事故发生概率,一旦触发安全生产事故,企业不仅将承受直接经济损失,更会面临品牌声誉受损、市场准入受限等多重风险,形成"安全隐患-事故-损失"的恶性循环。因此,企业必须摒弃这种片面追求效益而忽视安全投入的短视行为,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理念。 (二)快速扩张导致管理藩障 随着企业规模化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施工项目布局广度与业务拓展深度方面均实现跨越式增长。然而,与之相伴的管理效能滞后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跨区域(业务)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困难,特别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核心环节存在显著差异,部分项目甚至出现管理标准与现场需求脱节现象。这种差异和脱节,使得安全管理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二是人才梯队建设与业务发展速度不匹配,新入职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思维训练,施工人员对复杂地质条件、新工艺应用等特殊场景的安全操作规范掌握及复合型人才储备量不足。这种人才短缺的现状,难以满足企业快速扩张对安全管理的需求。三是动态化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等新型业态对安全管理的更高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以适应快速扩张的发展需求。 (三)复杂环境带来安全挑战 施工环境的复杂性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首先,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状况差异巨大。例如,在山区施工可能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沿海地区则要应对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在沙漠地区则需重点防控沙尘暴引发的设备倾覆风险。这些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施工安全的风险。其次,施工现场周边的人文环境不容忽视。如居民投诉、干扰施工等问题,都会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对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最后,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频繁。尤其是在建筑、桥梁、火电等复杂工程中,深基坑支护、高空吊装、钢结构连接等工序的并行施工,若缺乏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风险评估等机制,将显著提升事故诱发概率。因此,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的复杂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确保施工安全。 四、结论 施工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屏”的优势,积极应对“障”的挑战。持续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高质量安全发展。(供稿单位审核:魏彬)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