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公司:质量为本,责任为魂——我在输变电工程中的成长之旅
| ||||
| ||||
作为今年刚加入电网公司的新员工,我有幸成为山西忻州项目的一员,并恰逢公司“质量月”活动的开展。在这段时间里,我全程参与了基础施工与组塔任务,从最初对“工程质量”的模糊认知,到如今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安全责任与民生意义,每一次实操、每一次巡检都让我收获颇丰,也使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初到项目时,我对“基础施工”的理解仅停留在“把混凝土浇好、钢筋绑牢”的表面层面。跟随师傅第一次到基础作业面时,我看到工人们反复调整钢筋间距,甚至用卡尺逐点测量,心里不禁暗想:“差几毫米而已,何必如此较真。”然而,在质量月的现场观摩课上,技术总工手持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报告指出:“本地冬季严寒、春季多风,输变电基础需承受塔身几十吨的荷载,钢筋间距差1厘米,整体抗拔力就会下降5%。若遇极端天气,基础沉降可能导致塔身倾斜,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供电安全。”那天下午,我跟随师傅重新检查了之前绑扎的钢筋,将3处间距超标的部位全部整改到位。指尖触碰到冰冷的钢筋时,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质量”并非口号,而是毫米级的严谨。 进入组塔阶段后,质量巡检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一次,跟随老员工孙师傅检查塔材连接时,我发现一块角钢的镀锌层有细微划痕,认为“这么小的痕迹不影响使用”。孙师傅却立刻拍照记录,并联系物资部门更换。他指着远处的村庄解释道:“我们建的输电塔要在野外矗立数十年,镀锌层是防腐蚀的‘保护层’,哪怕一点破损,雨水渗入便会锈蚀钢材。等发现问题可能为时已晚。你看山下那些农田、工厂,都依赖我们的电力,塔身不稳,就是断了大家的‘电保障’。”这番话让我深感惭愧,也彻底摒弃了“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此后每次检查塔材,我都会仔细查看,生怕遗漏任何小瑕疵。 质量月的专题培训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从《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具体参数,到针对山西黄土层特性制定的基础浇筑方案,老师结合过往质量事故案例讲解:“曾有个项目因基础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强度未达标,投入使用不到半年便出现裂缝,最终花费数百万返工,还影响了当地企业生产。我们从事电力建设,质量就是生命线,既不能辜负公司信任,更不能对不起老百姓的期待。”这些话语让我明白,手中的扳手、笔下的巡检记录,都关乎千家万户的光明,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基础施工已近尾声,组塔任务仍在推进,虽然质量月活动即将结束,但“质量第一”的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我心。作为一名新员工,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基础施工的规范操作、组塔的质量把控要点,更让我领悟了“责任”二字的分量。未来,我将继续以老员工为榜样,将每一次操作视为对质量的承诺,将每一次巡检视为对安全的守护,努力在忻州输变电项目的建设中不断成长,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单位审核:杨侃)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