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新征程,入职初体验
| ||||
| ||||
盛夏七月,我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告别充满回忆的大学校园,带着一份大学生的青涩,离开家乡,投身于公司的岗前培训之中。彼时的我,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当“电源事业部粤电汕尾项目部”几个字出现在见习分配名单上时,心中忽然涌起一阵特别的悸动。我成长于中原大地,深受墨香豫韵的熏陶,又远赴东北求学,领略过沃野飞雪的壮阔。如今,又将奔赴海天相接的南方,开启一段崭新的征程——就像广袤无垠的大海横亘在一位渴望探险的航海者面前,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 轻快的高铁将我带到了此前只闻其名的汕尾市。在由高铁站开往项目部的大巴车上,新员工们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爱好与展望。尽管来自不同地方,但我们因为共同的项目部自然而然熟稔起来。在期盼与欢笑中,项目部很快映入眼帘——远处那些罩着绿色防护网的建筑,看似朴素,却在钢筋水泥之间蕴藏着严谨的章法。这章法,想来正是前辈们通过不断实干、总结与分析所沉淀的成果。虽初来乍到,尚未参与实际建设,但一想到未来电厂轰鸣运转、点亮万家灯火的景象,便不由心生自豪。 由于我们多是未曾接触工地的学生,对项目的一切尚显陌生,项目领导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内容,为我们安排了系统的“入门课”,安全第一课筑牢安全防线,火力发电厂工作原理初步阐述了百万机组火电项目的建设内容,揭开了工程的神秘面纱,廉洁从业教育则敲响了职业警钟,前辈们的授课没有晦涩的术语,尽是贴合实际的叮嘱,即便是职场新人,也能轻松理解课程内容,清晰感知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课程结束后,我们开始办理入场流程。首先是入场前的安全培训,涵盖理论知识与模拟场地实践。理论学习方面,借助豫电高培、电建e学等平台夯实知识基础,通过智慧工地学习考试进一步强化对安全规范与责任意识的认知。模拟实践环节,在前辈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们系统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熟练学会了安全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对现场风险隐患点的识别,将抽象的安全规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整个培训过程既注重基础理论的夯实,更强调实战技能的提升,使我们在知行合一中切实强化岗位担当,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实屏障。 入场流程完成后,由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我们领取工作服、安全帽,并前往工地参观。看到每一位电建工作者在烈日下汗水如雨般洒落,我们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的不易。我至今难忘一个场景,当时正值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之后,一位老职工带领我们在天气放晴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巡查。在施工现场的一个角落,我看见十几位工人正一丝不苟地忙碌着,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等我们上前问候,才有几位工人暂时停下手里的工作,抬起头来回应,笑容朴实而坚韧。虽然天气炎热,但在他们坚强的奋斗之下,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火一样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 怀揣对一线工作者的敬意,我们继续跟随前辈熟悉现场,认识了各种工作器具和工程设备,小到电锤、电源盘,大到施工电梯与吊车。我们还了解了主厂房、锅炉、集控楼等各类建筑。随着对现场每一部分的深入了解,图纸上的标注与规程的细节在脑海中逐渐清晰。有时,我们还会承担一些任务,或协助前辈协调现场工作,如在积水场地寻找低洼处,安排工人用电锤打孔排水,或清理影响文明施工的杂草。我们还亲手操作了工地的各项工作,例如检测电缆质量,我们将电缆一圈圈取下,用小刀切开外皮露出芯线,用游标卡尺按标准测量每根线的直径,再用手摇式电阻测量仪检测电缆电阻,最后剪去已剥开部分,整理并上报检测结果。我们还测量了电源箱的接地电阻,通过诸如此类的实践,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从刚开始接触时的生疏到逐渐熟练,我们清晰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曾经,我们是刚来到项目一脸茫然的学生,如今,我们已成为学会动手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职工。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一线,向上生长,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努力在河南工程公司成长为为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有为职工。(供稿单位审核:刘会杰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