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公司:呼图壁河西岸的石头
| ||||
| ||||
站在昌吉州呼图壁河西岸,目光所及的石头地总能让人惊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片地表布满大小不一、质地坚硬的石块,并非人力开凿的结果,而是数百万年地质运动与河流作用共同塑造的产物。 查阅相关资料,这里地处天山北麓冲积扇边缘,远古时期的冰川运动携带大量岩石碎屑在此沉积,随着呼图壁河长期的搬运与冲刷,加之风力侵蚀强烈,地表土层逐渐流失,最终形成了如今卵石裸露、质地坚硬的石头地地貌。 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之时,独特的地质条件,也给我们的输电线路基础钻孔作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成孔安全更是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深达地层15米的石头地,卵石密集、岩层硬度不均的特性,极易导致钻孔偏斜、孔壁坍塌或设备卡钻,因此昌吉创新施工团队围绕成孔全流程制定了闭环管控措施。 在施工前准备阶段,项目施工技术人员与设计单位逐基核对杆塔基础地质情况,详细了解地下不同深度岩层的硬度、卵石分布密度及夹层情况,在 充分一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在卵石密集层段设定更低的钻进转速,在岩层突变区域预留缓冲钻进空间,从源头规避因地质信息偏差引发的成孔风险。 进入成孔过程的动态管控环节,设备与工艺的适配性成为关键。一是合理选用钻头,首先使用螺旋钻头对卵石层破碎,钻头工作至稳定地质后调换筒式加快钻孔进度;二是优化钻进顺序,对于深度较大的桩孔,可采用分级钻进工艺,即先用较小直径的钻头穿过碎卵石层,再用设计直径的钻头扩孔至设计要求,此方法有效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成孔质量;三是转速控制,在卵石层作业时宜采用较低的钻杆转速,减少钻杆柱的振动,维持孔壁稳定;四是采用渐进式加压策略,即初始阶段施加较小压力,待钻头平稳切入地层后再逐步增加压力,确保成孔安全。 从自然形成的地质奇观,到人为管控的安全生产,呼图壁河西岸的石头地既见证了自然的力量,也彰显了昌吉创新项目团队在工程建设中对安全的严谨态度。每一项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都是对地质条件的精准应对,更是对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坚定守护。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