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5-09-29 信息来源:营销中心 作者:张琼天 字号:[ ]

在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我们常面临“投标周期紧与方案打磨难兼顾”“客户需求多变与服务响应滞后”“短期项目签约压力与长期品牌建设失衡”的困境。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书中“时间不可管理,唯有管理自己”的核心观点,让我对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做好营销工作有了全新认知。

一、正视“时间特性”

建筑行业市场营销有其特殊性:项目周期长,从信息跟踪、投标文件编制到合同签订,少则数月,多则半年;涉及环节多,需联动技术、经营、工程等多个部门;客户需求精准度要求高,需结合项目定位、地域政策提供定制化方案。这种特性下,我们常陷入“忙而无序”的状态——为赶投标截止日期,导致细节疏漏;因同时跟踪多个项目,精力分散导致重点项目推进缓慢。《把时间当作朋友》中“人们总是高估短期效率,低估长期积累”的观点,点出了问题的核心。结合目前营销工作,我们可通过“任务拆解+优先级排序”,将项目全周期拆解为“项目跟踪期、方案编制期(按模块分配至各部门,明确节点)、投标冲刺期(实时更新进度)”;划分项目优先级,优先聚焦“高价值+紧急”的重点项目,合理分配时间与人力。

二、践行“积累思维”

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行业政策的精准解读、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对项目方案的专业呈现,而这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积累。书中“积累是唯一出路”的理念,在建筑营销工作中尤为适用。我们在面对新兴领域项目时,常因缺乏经验而底气不足。按照“积累思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政策与案例库”,安排专人收集国家及地方建筑行业政策,整理行业优秀项目案例,定期组织部门学习;二是推行“项目复盘机制”,每个项目结束后,梳理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三是鼓励“跨部门学习”,安排营销人员参与技术部门的方案评审会、经营部门的成本分析会,提升专业素养。

三、坚守“耐心原则”

建筑企业营销工作中,短期目标是“项目签约、业绩达成”,长期目标是“品牌沉淀、客户忠诚”。但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会为追求短期业绩,过度承诺客户,导致后期履约困难;或因急于拓展新客户,忽视老客户维护,造成客户流失。《把时间当作朋友》强调“耐心是成长的刚需”,这一理念为平衡短期与长期目标提供了方向。在短期目标上,我们要注重“精准营销”,不盲目追求项目数量,而是深入分析客户需求与企业优势的匹配度,确保签约项目能高质量履约,避免“签约即纠纷”的问题;在长期目标上,我们要建立“客户全生命周期维护体系”:项目签约后,定期回访客户,了解项目建设进度与需求变化;项目交付后,收集反馈意见,为后续合作打好基础。

对于建筑企业市场营销部门而言,《把时间当作朋友》不仅是一本时间管理书籍,更是一本贴合行业特性的“工作方法论”。它让我们明白,建筑营销工作不是“与时间赛跑”,而是“与时间同行”,正视时间特性,才能提升效率;坚持长期积累,才能构建壁垒;保持足够耐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供稿单位审核:张艳飞)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