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工地的逆风交响曲
| ||||
| ||||
狂风裹挟着砂石,呼啸着掠过天山脚下,劈开苍茫戈壁,卷起千层黄沙,将天地吹成一片混沌——这就是位于天山北麓的重能风电项目面临的“基础天气配置”。但这个坚韧的团队并没有被终年肆虐的风沙和冬季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打败,反而在极端的天气和恶劣的环境中,奏响了最强劲的履约交响曲。 重能风电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淖毛湖镇北部,当地山丘连绵、多风沙,年均大风日超100天,瞬时风速甚至能超过35米/秒,而且还是一个缺水、少电、没网的“三无”地区。这无疑给项目履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怎么保证施工进度?怎么把控工艺质量?怎么保障员工生活?面对这一个个难题,项目团队只有一个字:干! 无惧风沙稳施工 鉴于当地大风天气多发,风力强劲且持续时间长,要在有限的工期内完成繁重的施工任务,防风就成了项目的“头等大事”。 为此,项目团队按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路,引入动态气象监测系统,时刻关注天气预报、熟悉天气规律,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在浇筑施工作业期间,项目团队参考天气预报,提前规划浇筑时间,避开极端风速时段,最大限度利用好施工窗口期和碎片化时间;在吊装作业区域,项目团队给所有设备都加装了防风缆绳,并为作业人员配备了防风护目镜与安全带,确保人员和机械安全。 但即便如此,极端的风沙天气依然考验着现场所有施工人员的意志——耳中是八级阵风卷起的砂砾噼啪击打在工程车的挡风玻璃上,眼前是混凝土泵车上的布料管如同醉汉般在空中划出危险的弧线,手中的施工图纸被吹得猎猎作响,脚下站不住的振捣手们选择半跪在钢筋骨架上操作。 每个人就这么坚守着、也推进着,直到一座座风机基础在这片隔壁上深深扎根。 多措抗寒保质量 除了风沙,冬季的极端寒冷也是项目团队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夜间,施工现场的气温能骤降至零下20℃,极易导致混凝土冻结并产生裂缝,给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项目团队多措并举。一方面紧密结合施工计划,及时给运输罐车安排上保温被,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符合要求;再埋设电子测温仪实时监控混凝土内外温度,以便控制温差。同时,采取分层浇筑和振捣的施工方法,将每层浇筑厚度减少至20~30厘米,减少热量散失;浇筑后,又采用“塑料薄膜+草帘被/岩棉被”的多层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强度稳定增长,防止出现裂缝。 因为项目团队深知,质量是履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工程企业的立足之本。无论多大的困难,都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周密的安排去克服,从而确保高质量履约。 安全高效抢工期 光是战严寒、斗风沙还不够,还得从大风和极寒的手中抢回工期。于是,项目团队把目光投向了夜间施工。 但夜间施工并不意味着盲目加班或透支安全。项目团队合理制定了“两班倒”的轮班制度,保证夜间施工人员精力充沛,同时准备了LED灯和移动式照明车,为夜间作业提供全场照明,降低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则坚守现场,密切监督浇筑工作,加强夜间作业指导和应急响应能力。 风沙吓不退河南工程人的意志,严寒也没能抢走重能风电项目的工期。目前,项目团队已成功完成30台风机基础的浇筑任务。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发扬“能征善战 精益求精 持续超越”的精神,推动工程建设稳步进行,用高水平的履约成果在天山脚下留下河南工程公司的又一座丰碑。(供稿单位审核:张建军)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