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东赤峰项目:以雷霆之势筑牢雨季安全防线

发布日期:2025-08-10 信息来源:电网公司 作者:张向远 字号:[ ]

进入8月以来,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迎来连续强降雨,伴随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短时最高雨量逼近100毫米,再加上7月下旬的降水影响,山洪、城市内涝、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攀升。

——而此时的蒙东赤峰楼子店变电站项目正值基坑开挖的关键时期,且施工现场紧依山体,滑坡和基坑坍塌风险因此成为了悬在项目团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能够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如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团队坚决摒弃侥幸心理,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安全隐患死磕到底的攻坚战。

快!抢占安全先机刻不容缓!

接到气象预警后的第一时间,项目立即组织召开防汛专题会,抓安全、防风险、保进度一项项重点清晰明了,巡场、排水、固坡、筑墙一条条指令明确到人。

雨势未歇,会议上的安排已经开始在现场落地。安全员撑着雨伞直奔山体边坡,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测量坡度、查看裂缝,仅用半小时便抓到3处需重点关注的滑坡隐患点。“排水沟必须今天贯通!”斩钉截铁的指示裹挟着雨声传开,20名施工人员兵分两路、抡镐挥锹,泥浆溅满工装也无暇擦拭。不到半天时间,变电站围墙外,原本淤积雨水的低洼处便掘出了一条30米长的排水沟,水流顺着坡度哗哗排向远处。而另一侧,50米长的挡土墙也正加班加点地浇筑,混凝土车在雨雾中来回穿梭。傍晚时分,这道“防护盾”已牢牢顶住边坡,使得松动的土石难以越界。

更让人安心的是基坑周边的防护情况。“边角要压牢,接缝得错开!”早在雨天来临之前,项目就带领施工班组做好了准备。铺设得密密实实的防雨布如同一张巨毯,将基坑裹得严严实实,落下的雨水顺着布面滑向排水沟,而坑底始终干爽,边坡稳固如新。

全!织密排查网络人人担责!

安全生产“雷霆行动”的号角已然吹响,从项目部到施工班组,从作业区到生活区,从专项负责人到每一名作业人员,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成为了项目应对汛期风险的最大保障。

清晨的班前会上,项目总工手持图纸,细致地讲解着隐患点;物资管理员对照清单,认真检查防雨物资;就连食堂师傅也时刻留意着排水沟是否存在堵塞情况。安全员每天至少3次巡查现场,手机里存着100多张现场照片,随身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细节:“1号主变基坑边坡有微量渗水”“基坑东北角防雨布边角翘起”“材料站配电箱防雨罩松动”……无论哪个角落存在隐患,都逃不过这一双“火眼金睛”。一线工人也毫无懈怠,钢筋工班组发现边坡植被歪斜,即刻上报;木工班组看到基坑边有积水,主动找来水泵抽排;连厕所旁的排水沟都有人清理。

“无死角”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人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

硬!安全措施落地不打折扣!

“指令即军令,执行必到位!”这是赤峰项目安全例会上的高频要求,也是项目全体人员已实际行动兑现的安全承诺。

公司下发的自然灾害防范通知被细化为18条具体安排,每一条都明确了责任人与时间表。结合变电站依山而建的地势特点,项目将防汛应急演练打成了“实战”。当一声令下演练开始,项目总工带着警戒组迅速拉设警戒线,施工队长带领参演成员扛着沙袋冲向模拟防汛点……从险情上报到处置完毕,全程仅用16分钟。参与演练的项目成员抹着脸上的雨水说:“以往总担心遇上真险情了会手忙脚乱,如今经过‘实战’演习,心里踏实多了!”

正是这种“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硬”作风,让赤峰项目的防汛措施从纸上落地现场,真正让制度长出牙齿、让责任扛在肩头。

从隐患排查到措施落地,从应急演练到全员协作,赤峰楼子店项目将“快、全、硬”的雷霆之势贯穿防汛抗洪的全过程,将“全面排查隐患、遏制事故发生”的承诺镌刻在每一道挡土墙、每一条排水沟、每一张防雨布上,为项目高质量履约筑牢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实保障!(供稿单位审核:杨侃)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