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检修工到高级技师——记李晓东的27年技术创新路
| ||||
| ||||
精干严谨、善于钻研这是李晓东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领导直言“做李晓东的领导是省心而幸福的”,工友坦言“李晓东动手能力强,更善于钻研,是技术管理团队的主心骨、领头羊、是创新能手”。 李晓东是汽机公司的一员,从上班到现在已经27个年,他在汽轮机安装和检修领域摸爬滚打、刻苦钻研、不断总结,从一名普通检修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副高级工程师。 2014年,公司首次承接上海引进西门子技术的超超临界1000兆瓦火电汽轮机组的安装工作,第一次施工该机组,手里只有厂家给的说明书和网上仅能查到的一点资料,施工难度极大。他在技术公司的领导下迅速成立QC小组,专门攻克各种难题,带领团队一边摸索一边施工,每项工作施工前,他要求自身熟知各项技术要求,包括每个零部件的型号,交底后带领团队进行施工,同时把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低压缸拼缸用了40天,扣缸用了45天,顺利实现公司要求的工期。 曹妃甸项目是更加先进的上海引进型机组,在土建施工阶段,预埋件施工要求精度高,委托汽机公司施工,这是汽机公司第一次由机务人员进行预埋件的安装工作。他提出了场外布置场内安装,同时包装箱钢材进行二次利用,小型钢材拼装代替大型型钢的施工方案。在他和工友的配合下,团队15天完成了汽机预埋件的一次和二次埋件预埋工作,直接节约人材机费用20余万元。 曹妃甸项目汽轮机分别是“高中低低低压缸”,低压缸为3个缸,他和团队继续改进拼缸工艺,研发多项汽封检查工具和汽封调整工具,分别用时35天、30天完成低压缸拼缸,扣缸工作。给水泵汽轮机为西门子原装机组,为并列三轴系,国内首台既能发电又能驱动给水泵的机组,他带领团队既施工又研发,提出预埋弹簧垫铁施工方法和制作出新型找中工具,确保主机和小机顺利发电投产,仅仅预埋弹簧垫铁施工一项节约人材机费用30余万元。 安装工程间歇之际进行机组的大修工作。包头二电厂的零出力改造工作是东方汽轮机厂第一次零出力改造,也是公司第一次承建该类型机组。改造期间需要从80毫米厚的钢板斜方向钻孔,斜孔深度直接达到120毫米,采用手工钻孔非常困难。他亲自划线精确定位,提出双向钻孔,钻通后进行扩孔,直至孔径符合要求,这样既能满足同心,又能满足孔径,在施工中圆满解决多项问题。 在贺州电厂1000兆瓦机组检修期间,他和检修团队采用“纵向布置钢梁悬吊法”置换105吨重的高压主汽调节阀,仅仅用时4小时完成旧汽阀拆除,新汽阀安装工作,打破国内用时最短纪录。同年铜川电厂660兆瓦机组检修期间,业主要求65天完成机组的通流改造任务,比国内最短时间还要短5天,他多次参与改进传统工艺,改变施工方法,与团队共同发明了多种工具和改进了多项施工方法,比如研发高温汽阀研磨工具和汽封定量修刮器等,使大型汽阀检修全部实现电动研磨,使汽轮机汽封间隙精确到0.01毫米,两种先进施工方法能一次检修合格,加快进度4天。 工作以来,他和汽机公司团队南征北战的同时,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科研成果84项。其中主创的《弹簧式预埋垫铁施工方法》获得专利发明,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参与的《大型高温高压汽阀研磨工具》,获得国家电力创新成果一等奖,能够实现联轴器连接机械化操作;《汽轮机组综合提效成套关键施工技术》获得中施企协一等奖,在汽轮机节能提效成果显著。他还参与组织编写《汽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治理措施》成为公司公开发布的规范,沿用至今。 他经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看清施工中的不足,查缺补漏,努力改进才能更加细致地完成任务”。一篇篇科技成果的出炉,为后来人提供方向指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供稿单位审核:尹红伟)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